报告文学|追光-新华网
新华网 > 陕西 > 正文
202503/28 16:39:40
来源:陕西日报

报告文学|追光

字体:

 四

  当创新生态如热带雨林般丰茂,每一粒科技种子都能找到破土的机会。陕西用“三项改革”破除制度藩篱,以“链长制”织就政策经纬,借秦创原汇聚创新资源,锻造出光子产业发展的“引力场”。

  西安高新区曲率引擎光子制造园,是陕西光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最集中的地方。

  “曲率引擎”是科幻作品中的超光速推进系统,西科控股在打造硬科技企业孵化加速空间时以此命名,寓意园区的硬科技企业可以实现“超光速”般的成长发展。

  这里的会议室大多以“哈勃”“玻色子”“引力波”“熵减”等物理词汇命名,透露着科学家的浪漫与情怀。

  “科学家去追求情怀,其余的事情我们全包了!”西安中科曲率引擎科技空间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峰说。

  这一点,刘伟深有感触。他清楚地知道,有一群人在“托举”着他们这些科技创业者。

  “我都没去过管委会,更不知道怎么拿的地,这个地就下来了!”说起新项目建设用地,刘伟轻松地说。

  作为“追光计划”产业链重点建设项目,立德红外智能光电研发产业化基地正在紧张施工。建成后,企业年产能将超万台(套),带动形成西北地区完整的红外产业链。

  干事越来越顺,动力越来越足。在陕高校科研团队的创业者体会更深。

  202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创办陕西知芯外延半导体有限公司。在秦创原和“三项改革”政策支持下,该企业发展迅速,生产的硅锗外延片及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们的技术将从实验室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知芯外延总经理王文亮满怀信心地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干不成的事!”

  “追光”之路并不孤单。

  2021年,陕西举全省之力,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交织,在黄土地上迸发出无限能量。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难题,陕西在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为成果转化“松绑”,为改革者“撑腰”。

  伴随“追光计划”,陕西“一机制+一中心+一平台+一基金+一聚集地+一大会”的“六个一”重点举措逐步落地:

  ——制定以省级领导干部为“链长”的光子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定期调研重点企业;

  ——成立陕西追光光子产业先导创新中心,为产业提供顶层规划;

  ——完善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打造光电集成共性技术平台和先进光子器件创新平台;

  ——发起成立光子补链、强链基金,加快培育优质企业;

  ——形成光子芯片、光子制造和光子传感聚集区,促进企业聚集生态;

  ——在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期间举办光子产业峰会,搭建高能级交流平台。

  2023年11月,陕西发布“追光计划”2.0版本——“跃迁行动”,接续支持光子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

  2024年3月,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制定了《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围绕光子技术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构建“一核两翼”、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全省的光子产业创新集群跨区域空间布局。

  在铜川市光电集成产业园,平均每两天陕西日月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就要将100万颗已完成封装测试的芯片发往华东、华南地区。1年内,这家来自江苏的科技企业,建成并投产。

  公司的主要客户在华东、华南,为何要落户铜川?

  公司总经理廖慧霞讲述了一个细节:公司落地之时,她被拉进了一个由市委组织部部长“坐镇”的“专班群”。这个专班由铜川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负责具体工作,各局局长担任组长,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在落地过程中的问题。

  “在创新赛道上行进,陕西科技力量厚积薄发。我们享受到了秦创原以及‘三项改革’带来的诸多红利,这样的服务在别的地方是没有的。”廖慧霞说。

  2024年10月23日,陕西省光子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在西安召开。在当天的座谈会上,作为“链主”企业的西科控股汇报了陕西省“追光计划—跃迁行动”推进情况。10家省外光子企业负责人作了发言。

  也就是在那天的座谈会上,中智科仪科技有限公司作出落户陕西的决定。

  这家总部在北京的光子企业研发的“逐光”系列产品,填补了我国在超快时间分辨成像领域的空白,支持了数十个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当准备扩大生产、拓展民用市场时,西安成为中智科仪的第一选择。

  “落户西安是公司拥抱产业链‘大家庭’的重要布局。”中智科仪常务副总经理金鹏程说,“在西安落户,有资金、有平台、有陪伴式服务,还能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科技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在2024年11月3日召开的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峰会上,6家省外企业现场签约,落户西安。

  “追光计划”实施以来,陕西省光子产业总产值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递增,企业数量从不足100家增至322家,30余家光子产业重点企业在陕西通过成立子公司或研发机构等方式落地,创新生态初具规模。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杨喜龙 】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