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陕西光子产业的成长史,恰是一部耐心资本的拓荒史。耐心资本敢用10年周期丈量硬科技的成长,甘愿以雪中送炭取代急功近利。从西科天使基金陪伴穿越“死亡谷”,到光子强链基金精准滴灌,金融活水以“长情”滋养创新沃土,终让“追光者”穿越凛冬,将点点星火汇聚成照亮产业链的璀璨银河。
2015年底的一天,32岁的刘伟走进房管部门办公室。
刘伟是西安光机所的一名技术人员,负责红外热成像技术。前一天,他刚拿到新房钥匙。
“房子不要了!我要离职,去创业!”
“你也创业呀!不再想想了?”
“我有信心,这事能成!”
“钱从哪来?”
“有专门投硬科技的天使基金呢!”
“下海”后,刘伟创办了西安中科立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和很多科技创业者一样,起步的几年里,他把钱几乎都投在了研发上。
2019年,公司账面余额不足10万元,发不出员工工资、买不起原材料。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市场需求迎面而来,没有钱扩大生产,立德红外面临成立以来最大的困境。
“如果没有西科控股的耐心资本,我们就挺不过去。”说起当时的情形,刘伟感慨。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立德红外得到了西科控股的投资。
轻舟已过万重山。4年多时间,立德红外企业估值突破13亿元,成为陕西光子产业链上的明星企业。
10年前,陕西光子产业链上的企业并不多。投资的风口是互联网,科技创业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不受投资机构欢迎。缺资金,特别是缺少具有耐心的长期投资,是科技创业的最大痛点。
耐心,从何而来?
2011年初夏,在西安光机所祖同楼的几间办公室,两个年轻人正在起草所里十年发展规划中涉及科技成果转化部分的相关内容。
他们,一位是刚刚30岁的西安光机所产业处处长曹慧涛,一位是32岁的西安光机所旗下产业化项目飞秒光电的技术负责人米磊。
讨论激烈地进行着——
“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需要大量资金,但资本没耐心等那么久。”
“要不为硬科技成立一支专门的天使基金?”
“基金规模多少?”
“2000万元!”
“2000万元?咱们所一年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经费才100万元!”
“这是十年发展规划,到2020年一定成!”
两个人达成一致。“成立一家专业化的管理公司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和“用市场化方式成立一支天使投资基金”被写入草拟方案。
彼时,为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陕西省也正在筹划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按照设想,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由省财政投入引导资金,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形成成果转化引导子基金群,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两人的提议正逢其时。
2012年6月,西安光机所成立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曹慧涛、米磊以及随后加入的李浩成为核心成员。
同年,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首支子基金——西科天使基金成立。
西科天使基金由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出资1000万元,西科控股、西高新风投、关天资本等若干机构共同发起设立,首期募集资金规模1.3亿元。
次年,西科控股发起的市场化早期创投机构中科创星成立,定位“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市场上还没有这样的成功案例,你们该不会是‘科技骗子’吧?”
“我们投1000万元,3年能不能拿到数倍的回报?”
……
面对长达11年的基金存续周期,质疑声不绝于耳。
李浩在募资时给出的回答是:“3年做不到,但10年内肯定可以,我们有信心!”
政府给了一颗“定心丸”。
2013年,陕西省科技厅和陕西省财政厅共同制定的《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提出到2015年,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财政拨款的累计金额将达到5亿元。
有了金融活水的灌溉,知象光电、奇芯光电等一大批光子企业破土而出。
2021年6月,陕西发布“追光计划”,提出打造光子技术的原始创新高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子产业生态高地,加快构建光子产业链创新生态体系。
同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高新区三级财政出资,联合西科控股设立20亿元规模的光子强链基金。
光子强链基金与光子先导基金、补链基金共同形成基金群,以耐心资本赋能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为光子产业编织一张坚实的“金融支持网”。
“公司股权变更,多亏了这一系列基金的持续接力支持。这些年,如果没有本土金融资本支持,我们的发展不会这么顺利。”唐晶量子创始人龚平说。
在“追光”路上,有了耐心资本的温柔相伴,科技与金融融合裂变,共同绘就生机盎然的创新画卷——
2021年10月,中科微至登陆科创板;2021年12月,炬光科技登陆科创板;2022年12月,源杰科技登陆科创板……